報業如何度過金融危機
2009-03-02 15:16 來源:中華印刷包裝網 責編:任蓓
當傳統報紙還在為報道全球金融危機而忙得不可開交的時候,卻沒有意識到報業經營也正在受到金融危機的不斷侵蝕,報紙的廣告量隨著經濟形勢的惡化而減少,由于紙價的不斷上漲又不得不導致報紙價格的提升,發行量也日益萎縮,老百姓掏錢購買報紙的欲望也因此而逐步下降。
報業的寒冬就這樣不期而至,2009年對于中國的報業將會是形勢非常嚴峻的一年,于此,我們不應該懼怕,而是要勇敢面對,如果能抓住時機實現報業轉型,那么將在新一輪競爭中處于領先地位,否則勢必會在新的變革中面臨淘汰的危險。
而傳統報業該如何走出這層層困境,開辟一片新天地,應從下面幾點出發:
一、提升報紙新聞品質,在差異化中求勝利
新聞是綜合性日報的核心競爭力。因此要想去吸引更多讀者,首先還是需要把重點放在提高新聞的質量上。同時,應該注重讀者市場的新需求,對版面進行適當的優化和調整。時下,人們因為金融危機都在尋求更好的理財投資之道,所以在這個時候,經濟類報刊銷量和專業網站的點擊率節節攀升。根據這一點,都市類的報紙就應當根據讀者對財經新聞需求的增多,適當擴大財經板塊,多報道財經新聞,多提供理財指導,畢竟有興趣的東西人們才會選擇去購買;另一方面,由于版面資源的緊張,都市類報紙應該適當減少文藝、體育、國際等和網站重復的新聞,更多地報道本地新聞,以此在差異化競爭中獲得勝利。
二、推行報紙精準發行,把報紙送到有需求的讀者手中
為了節約成本,報紙發行量并不是越高越好,而是要達到發行量和廣告收益邊際的最大化。由于中國的報紙多是虧損發行,每發行一份報紙,報社就要多支付一份錢,過度發行只能導致直接賣廢報的情況,畢竟報紙廣告的增長不僅僅是靠發行數量的上升,最終靠的還是影響力,也就是發行的質量。我們應該將報紙送到真正有需求的讀者手中。因此,目前一些發行量大的報紙為了降低成本,都將控制發行量,很多報業集團面對高漲的新聞紙價格,紛紛采取各種節約措施,減少新聞紙的不必要浪費。
三、推行控制型發展戰略,提高資源的利用率
此外,各報還在其他管理上控制成本,從節約一滴水開始,做好節約措施;加強成本核算,在管理上控制成本支出;注意統籌安排,提高資源的利用率。現階段應急的可行做法是,盡快控制報紙的期版擴張、給報紙盡量瘦身、降低報損率、降低直接成本等。如解放日報報業集團要求各報刊應充分用好現有版面資源,對沒有收入增量、未經批準的不得增加報刊的期數和版面,對確因宣傳報道需要增期擴版的,事先應有專項請示,經集團領導批準后方可實施。又如提高出報率,減少壞報率。許多報社現在盡可能采用45克新聞紙,直接降低了成本支出。同時充分發揮電腦直接制版設備的效能。數據表明,采用電腦直接制版設備后,開機的壞報率比采用PS版時減少30%以上,可大大提高新聞紙有效使用。
四、轉變報業經營方式,開展多元化經營
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媒體專家巴克說:“作為一份報紙,如果你只有廣告,你的麻煩大了。”中國紙媒的主要支撐是廣告,所以在廣告的經營挖潛上要下功夫。另外還要考慮多種經營,進行轉型和升級,積極開展多元化經營,逐步向新媒體和數字報業轉型。
如果單純靠一張報紙,廣告不可能永遠增長下去。舉個例子說吧,《成都商報》經過進一步的細分市場,創辦了一些期刊,獲得了幾千萬元的廣告收入,減輕了報紙的壓力。該報還尋求跨媒體全方位發展,進一步加速媒體融合。《天津日報》和四川日報報業集團也表示,會考慮資本運作,進行跨行業經營。解放日報報業集團早在3年前就推出了“4i”新媒體發展戰略,獲得了很大的發展空間。
五、報業體制機制創新,構建可持續成長的制度體系
中國報業面臨的經營之難,從根本上看也許是報業自身市場化生存的基礎脆弱,包括經營觀念、經營能力及其制度和人才的支撐。現在報業面臨第二次轉型,那就是要構建可持續成長的制度體系和內在活力,依靠自身機制的力量推動發展。目前,各家在內部機制和制度體系建設上沒有本質區別,都處在轉型“破題”階段。
報業第二次轉型,就是回歸報業“基本面”——企業,解放和發展報業生產力。這是報業發展的內在要求。現在包括報業在內的媒體,國有企業和政府部門固有的弊病也都有,這顯然不適應市場和競爭的要求。報業具有事業、企業的雙重身份,除了政治眼光外,我們還要站在企業經營的角度看報業,把報刊作為經營性資源,內容生產、市場營銷、戰略發展、隊伍管理等等,也要用經營者的思維方式和價值觀體系來考量,納入企業經營的軌道。
報業第二次轉型,也是國家政策推動的方向。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署長柳斌杰指出,整個社會都是市場機制了,新聞出版單位不改革能行嗎?思想僵化一定沒有出路。目前新聞出版的體制是在計劃經濟條件下形成的那種體制。這種生存環境使它難以有獨立生存的能力,沒有靠市場發展的能力。媒體改革就是要轉換這個體制,把它變成獨立的市場主體,讓它在市場上謀發展。
事實上,報業因為金融危機所受到的具體損失我們無法估計。但需要注意的是,報業必須做好長遠的準備,來應對這場未知的風暴。各家報業只有針對自己不同的特點,循著上面的總體方法去制定更有針對自身企業的一些措施,才能更好地尋找商機,實現自身的良性發展。我們一直堅信,風雨過后一定能見彩虹。
報業的寒冬就這樣不期而至,2009年對于中國的報業將會是形勢非常嚴峻的一年,于此,我們不應該懼怕,而是要勇敢面對,如果能抓住時機實現報業轉型,那么將在新一輪競爭中處于領先地位,否則勢必會在新的變革中面臨淘汰的危險。
而傳統報業該如何走出這層層困境,開辟一片新天地,應從下面幾點出發:
一、提升報紙新聞品質,在差異化中求勝利
新聞是綜合性日報的核心競爭力。因此要想去吸引更多讀者,首先還是需要把重點放在提高新聞的質量上。同時,應該注重讀者市場的新需求,對版面進行適當的優化和調整。時下,人們因為金融危機都在尋求更好的理財投資之道,所以在這個時候,經濟類報刊銷量和專業網站的點擊率節節攀升。根據這一點,都市類的報紙就應當根據讀者對財經新聞需求的增多,適當擴大財經板塊,多報道財經新聞,多提供理財指導,畢竟有興趣的東西人們才會選擇去購買;另一方面,由于版面資源的緊張,都市類報紙應該適當減少文藝、體育、國際等和網站重復的新聞,更多地報道本地新聞,以此在差異化競爭中獲得勝利。
二、推行報紙精準發行,把報紙送到有需求的讀者手中
為了節約成本,報紙發行量并不是越高越好,而是要達到發行量和廣告收益邊際的最大化。由于中國的報紙多是虧損發行,每發行一份報紙,報社就要多支付一份錢,過度發行只能導致直接賣廢報的情況,畢竟報紙廣告的增長不僅僅是靠發行數量的上升,最終靠的還是影響力,也就是發行的質量。我們應該將報紙送到真正有需求的讀者手中。因此,目前一些發行量大的報紙為了降低成本,都將控制發行量,很多報業集團面對高漲的新聞紙價格,紛紛采取各種節約措施,減少新聞紙的不必要浪費。
三、推行控制型發展戰略,提高資源的利用率
此外,各報還在其他管理上控制成本,從節約一滴水開始,做好節約措施;加強成本核算,在管理上控制成本支出;注意統籌安排,提高資源的利用率。現階段應急的可行做法是,盡快控制報紙的期版擴張、給報紙盡量瘦身、降低報損率、降低直接成本等。如解放日報報業集團要求各報刊應充分用好現有版面資源,對沒有收入增量、未經批準的不得增加報刊的期數和版面,對確因宣傳報道需要增期擴版的,事先應有專項請示,經集團領導批準后方可實施。又如提高出報率,減少壞報率。許多報社現在盡可能采用45克新聞紙,直接降低了成本支出。同時充分發揮電腦直接制版設備的效能。數據表明,采用電腦直接制版設備后,開機的壞報率比采用PS版時減少30%以上,可大大提高新聞紙有效使用。
四、轉變報業經營方式,開展多元化經營
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媒體專家巴克說:“作為一份報紙,如果你只有廣告,你的麻煩大了。”中國紙媒的主要支撐是廣告,所以在廣告的經營挖潛上要下功夫。另外還要考慮多種經營,進行轉型和升級,積極開展多元化經營,逐步向新媒體和數字報業轉型。
如果單純靠一張報紙,廣告不可能永遠增長下去。舉個例子說吧,《成都商報》經過進一步的細分市場,創辦了一些期刊,獲得了幾千萬元的廣告收入,減輕了報紙的壓力。該報還尋求跨媒體全方位發展,進一步加速媒體融合。《天津日報》和四川日報報業集團也表示,會考慮資本運作,進行跨行業經營。解放日報報業集團早在3年前就推出了“4i”新媒體發展戰略,獲得了很大的發展空間。
五、報業體制機制創新,構建可持續成長的制度體系
中國報業面臨的經營之難,從根本上看也許是報業自身市場化生存的基礎脆弱,包括經營觀念、經營能力及其制度和人才的支撐。現在報業面臨第二次轉型,那就是要構建可持續成長的制度體系和內在活力,依靠自身機制的力量推動發展。目前,各家在內部機制和制度體系建設上沒有本質區別,都處在轉型“破題”階段。
報業第二次轉型,就是回歸報業“基本面”——企業,解放和發展報業生產力。這是報業發展的內在要求。現在包括報業在內的媒體,國有企業和政府部門固有的弊病也都有,這顯然不適應市場和競爭的要求。報業具有事業、企業的雙重身份,除了政治眼光外,我們還要站在企業經營的角度看報業,把報刊作為經營性資源,內容生產、市場營銷、戰略發展、隊伍管理等等,也要用經營者的思維方式和價值觀體系來考量,納入企業經營的軌道。
報業第二次轉型,也是國家政策推動的方向。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署長柳斌杰指出,整個社會都是市場機制了,新聞出版單位不改革能行嗎?思想僵化一定沒有出路。目前新聞出版的體制是在計劃經濟條件下形成的那種體制。這種生存環境使它難以有獨立生存的能力,沒有靠市場發展的能力。媒體改革就是要轉換這個體制,把它變成獨立的市場主體,讓它在市場上謀發展。
事實上,報業因為金融危機所受到的具體損失我們無法估計。但需要注意的是,報業必須做好長遠的準備,來應對這場未知的風暴。各家報業只有針對自己不同的特點,循著上面的總體方法去制定更有針對自身企業的一些措施,才能更好地尋找商機,實現自身的良性發展。我們一直堅信,風雨過后一定能見彩虹。
- 關于我們|聯系方式|誠聘英才|幫助中心|意見反饋|版權聲明|媒體秀|渠道代理
- 滬ICP備18018458號-3法律支持: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
- Copyright ©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:18816622098